找到相关内容1593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唯识学派的五位百法

    大乘》中又称为阿梨耶,南朝陈代真谛法师译经中译为“无没识”,唐玄奘法师又译为藏识。   译阿赖耶识为藏识,是说此识中藏有诸法之种子,是世界万法种子的所藏之处。藏有三个含义,一是能藏,二是所藏,三是...诸境,思虑,观察,了别,集等作用。大乘唯识学派教义重视心识的作用,所以将心法列为五位之首。所谓“三界唯心”,“万法唯识”即为唯识学派教义思想的核心。说一切有部认为诸识以心为体,所以心法中唯立心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965107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缘成史观与进化主义——传统佛学现代转化的一个范例

    残灭之巨忧哉?”他时刻关注着这一思潮的发展和影响。在1922年评论梁启超《大乘考证》的文章中,他明确反对以进化论观念来研究佛学,略谓:“西洋人之学术,由向外境测验得来。……不然者,则向学说上推论得...进化论。然后太虚从八个方面阐述了“大乘渐教进化论”:一、括人、天、声、缘、菩、五乘的渐教,即佛法全部的教理。进化的时间不局于一世,空间不限于一界;二、舍恶趣向善趣的进化;三、舍邪见的进化;四、舍...

    李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5565144.html
  • 太虚大师易学思想述要

    无始无明住地,则即一画之太极也。  在玄奘所传的唯识学系统中,“本识”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别名,是一妄心。而此处所谓“本识”,或为地论师的“阿黎耶识”,或为《》中的“真如”,皆是真心。一切法皆缘起于此一真心。这是南北朝唯识古学的思想,太虚在《周易》中即应用了唯识古学的思想。  在南北朝唯识学中,“本识”是现象世界的根源,本识的不觉而动即是无明,无明是现象世界的开始,这一理论被《大乘》吸收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165151.html
  • 太虚之“慈宗”构想与其“人生佛教”谈

    相齐。……足以见大师当时之意趣。”1922、1923年,太虚与南京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等就《》真伪问题发生了激烈论争,在太虚看来,“在以《》为中国佛学准量者,实感有根本动摇之威胁”,故乃而极力维护,集《大乘研究》。又作《佛法总抉择谈》,依唯识三性以通论大乘,弹斥欧阳竟无之说。’又作《大乘宗地图》、《三唯论图》,对全体佛法进行抉择,阐释大乘八宗无不平等、各有特胜圆备之说。到了...

    刘鹿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1265163.html
  • 释藏青: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(1)

    清百录》。中唐时,智顗的五弟子湛然(711-782)以“天台三大部”为基础,融合《大乘》的思想,提出“无堕有有性”学说,阐明了真如佛性的普遍性,中兴天台宗。  3  华严宗的创始人法顺以及传人 ...毗昙,9岁随母去罽宾游学,学习中、长《阿含经》、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》等,回龟兹宣传大乘教义,一时声誉鹊起,名满西域。382年,前秦国主苻坚遗骁骑将军吕光率兵西伐攻陷龟兹,获鸠摩罗什,羁留于...

    释藏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1865207.html
  • 周叔迦:中国佛教史(2)

    》作六十四部二百七十八卷,是连同所撰疏义计算在内的。与罗什、玄奘共称为中国三大译家。其译品中除《摄论》、《俱舍论》外,要以《大乘》、《三自性》、《转识论》、《显识论》为代表其学术思想之作。以...,《法集》一百三十卷,《经律异相》五十五卷。简文帝萧纲也撰《法宝联璧》二百六十卷。这些著作对于当时佛教研究上了促进作用。特别是如《义林》之类纂述义章便成治理经论的主要方法。  成实与三之学 当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365221.html
  • 佛说决定毗尼经略疏(2)

    了知一切诸法究竟毗尼,如来终不演说毗尼。以不知故,如来尔时为令觉知一切诸法究竟毗尼,渐次为说诸毗尼法。  《大乘》云: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,名为真如。问:“若如是义者,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...》云:“犹如迷人,依方故迷,若离于方则无有迷。众生亦尔,依觉故迷,若离觉性,则无不觉。”法性解脱等六句明始觉。《》云:“始觉义者,依本觉故。而有不觉,依不觉故。说有始觉。”又云:“一切众生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765306.html
  •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

    《维摩经》云:诸法不有亦不无,以因缘故诸法生。无我无造无受者,善恶之业亦不亡。《大乘》云:虽观一切法皆无自性,本来寂灭,而亦即见因缘和合善恶业报,不失不坏。  △二,明正行,有二:一总明善业致福...事。如《大述经》等说。后阿难结集,还依佛教故。如名不异,是言无非,阿难所传与佛所说一种不异名如,文中之理允当无非称是。又如是者顺之辞,则所言之理顺,顺则师资之道成。为令众生乐心,随顺修学,故言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865308.html
  • 敦煌佛教文献的再认识

    部分  这类佛教文献包括了各类佛经疏释、义记等,如传世的《华严经疏》、《法华玄赞》、《维摩义记》、《大乘》、《楞伽师资记》等等。其中《萨婆多宗五事论》、《菩萨律仪十二颂》、《八声传颂》、《释迦牟尼...多种思想、文化成份,特别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容,以及多民族的文化融合;五是社会性,它基本上完全是服务于社会的佛教活动文献,体现了中国大乘佛教的特点。  后:敦煌佛教文献的进一步研究之我见  一、更...

    马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165485.html
  • 天台宗教典

    见唐道宣《续高僧传》卷十七。通行本有《大正藏》(第四十六册)本等。据北宋遵式说,它是宋真宗咸平三年(1000)日僧寂照来华时,从日本重新传入中国的。但据近世有些学者考证,它是用《大乘》的思想建构的,...三千七百九十二所,凡写经论四十六藏一十三万二千八十六卷,修治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,造金铜檀香夹紵牙石像等大小一十万六千五百八十躯,修治故像一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四十许躯”(见唐法琳《辩正》卷三《十代奉佛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165538.html